久久综合九色综合国产,久久九九精品视频,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,黄色一区二区三区

生物物種你認識多少?“生物記”助你找答案

<p class="">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(記者陳旭&nbsp;樊攀)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鳥類?你又能分辨出它們中的多少?這不僅是面向普通大眾的一個問題,也是動物學家、鳥類學家面臨的考驗。而今,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幫助解決這一問題。</p><p class="">帶著相機、拿著望遠鏡,在野外仔細地搜索和分辨野生鳥類,再背上一本厚重的工具書……這是生物學家在做野外調查時常用的裝備。</p><p class="">在生態(tài)學研究人員的眼里,動物隨著季節(jié)更替、時間變化產(chǎn)生的一系列行為特征,以及生物生存的地理信息、環(huán)境信息等都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。但在過去,這些數(shù)據(jù)只能依靠他們逐一記錄。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 data-mce-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 class=""><img src="https://v.xinhua-news.com/store_attachment/xcbattachfile/dspdata/2019/04/30/XxjnzxC007012_20190430_CBMFN0A002.jpg" style="display: block; margin-right: auto; margin-left: auto; max-width: 100%;" ></img></p><p class=""><span style="color: rgb(0, 0, 255);" data-mce-style="color: #0000ff;">林聰田向記者展示野外調查需要攜帶的工具。新華社記者 陳旭&nbsp;攝</span></p><p class="">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工程師林聰田介紹,動物學家開展野外調查非常辛苦。“需要攜帶很多裝備,一般是沿著設計好的樣線邊走邊觀察,拿望遠鏡搜索、長焦相機拍照,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物種要查一下工具書,如果認識的,會直接拿筆逐一記錄在設計好的調查表格中。回去后還要把手寫的記錄再錄入到電腦里,才能進行后續(xù)研究分析。”林聰田說。</p><p class="">枯燥和艱苦的工作讓很多人望而卻步。“目前,做動物分類的專業(yè)人員越來越少,但是公眾想了解自然、了解生物的愿望卻越來越強。”林聰田長期從事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研究,關注如何用AI技術做生物自動識別,輔助科學研究。在他看來,目前單純依靠人工完成動物分類困難重重。</p><p class="">如何解決這一問題?人工智能給出了一種答案。2017年,林聰田開始利用百度AI開放平臺探索在物種多樣性領域的開發(fā)與創(chuàng)新,研發(fā)出一個名為“生物記”的人工智能平臺。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 data-mce-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 class=""><img src="https://v.xinhua-news.com/store_attachment/xcbattachfile/dspdata/2019/04/30/XxjnzxC007012_20190430_CBMFN0A001.jpg" style="display: block; margin-right: auto; margin-left: auto; max-width: 100%;" ></img></p><p class=""><span style="color: rgb(0, 0, 255);" data-mce-style="color: #0000ff;">2017年,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野外工作。(受訪者供圖)</span></p><p class="">據(jù)介紹,這一技術能為研究人員減負。當一位野外工作人員拍下一張照片時,他就能隨時通過平臺去快速識別,并記錄物種出現(xiàn)的時間、精確的位置信息及生存環(huán)境信息。基于這些記錄,并結合氣候、溫度、降水、植被等數(shù)據(jù),生態(tài)學家可以開展物種潛在分布區(qū)的預測,進行生物多樣性評估與保護。</p><p class="">林聰田介紹,“生物記”的背后有龐大的數(shù)據(jù)在支持,這些數(shù)據(jù)來自中國科學院戰(zhàn)略先導專項(A類)“地球大數(shù)據(jù)科學工程”支持建設的物種多樣性信息平臺。以鳥類數(shù)據(jù)為例,該平臺收集整理野外鳥類生態(tài)圖片40多萬張。</p><p class="">如何讓“生物記”實現(xiàn)快速精準識別?分類學專家通過論證標注篩選,最終選出20萬幅,覆蓋1000多個中國鳥類物種,用來訓練“生物記”。“能看清鳥的眼睛的照片,基本都能有效識別。”林聰田說。</p><p class="">為了讓人工智能獲取更多數(shù)據(jù)完成學習,林聰田準備5月中旬開始面向公眾推廣“生物記”手機App,鼓勵鳥類愛好者將拍攝到的圖片上傳到App里。林聰田說,這樣既能增加可以訓練的數(shù)據(jù),同時又能普及生物科學。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 data-mce-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<img src="https://v.xinhua-news.com/store_attachment/xcbattachfile/dspdata/2019/04/30/XxjnzxC007012_20190430_CBMFN0A003.png" style="display: block; margin-right: auto; margin-left: auto; max-width: 100%;" ></img>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 data-mce-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 class=""><span style="color: rgb(0, 0, 255);" data-mce-style="color: #0000ff;">“生物記”App界面展示。(受訪者供圖)</span><br/></p><p class="">“很多鳥類中文名稱比較復雜,存在一些生僻字,‘生物記’利用定制化語音識別針對鳥類名稱進行建模,能夠準確識別大部分鳥類中文名稱,讓用戶可以快速通過語音模式記錄觀測筆記,部分替代手動輸入功能。”林聰田說,“生物記”能夠在專家、公眾之間搭起一座橋梁,“當公眾對人工智能的結果存疑時,可以請求專家鑒定”。</p><p class="">從“十五”計劃開始,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持續(xù)進行生物多樣性數(shù)據(jù)整合與信息系統(tǒng)建設。“我們的衣食住行與生物多樣性都有關系。”林聰田說,人作為生物多樣性中的一環(huán),其他物種的生存也會影響到人類。在保證物種資源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上,需要做的還有很多。</p><p class="">“沒有生物多樣性保護,就沒有美麗中國。”林聰田說。</p>

(作者:陳旭,樊攀 )

評論一下
評論 0人參與,0條評論
還沒有評論,快來搶沙發(fā)吧!
最熱評論
最新評論
已有0人參與,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