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综合九色综合国产,久久九九精品视频,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,黄色一区二区三区

熱鬧!上饒石人鄉(xiāng)正月舞動板橋燈

2月6日(大年初二)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石人鄉(xiāng)毛宅村舉行板橋燈燈會(嚴春艷攝)

每到正月初二,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石人鄉(xiāng)就會陸續(xù)有村子開始抬龍燈。

像往年一樣,2月6日,也就是正月初二,毛宅村熱鬧非凡,龍燈前面有兩個德高望重的老人舉著帶有本村名稱的燈籠引路、兩個青少年拿鑼鼓邊走邊敲,龍燈所到之處,家家戶戶就要放一串鞭炮迎接祈福,有熟人或者親戚抬龍燈的還需要給他們抬的燈披上紅布。

到了廟里以后,龍燈會圍繞石人殿內(nèi)柱子進行祈福,然后就會轉(zhuǎn)到戲臺前的空地賽燈。賽燈結(jié)束后再沿著明清時代留下的老街步行回到自己的村莊。

江西上饒石人鄉(xiāng)石人殿石人小學(xué)教師嚴春艷告訴記者,這是因為每條龍還要在自己村進行“圓燈”,以確保來年風調(diào)雨順。嚴春艷說,石人橋燈由稻草燈演變而來,原來主要是祭稷敬神,以求年景風調(diào)雨順、五谷豐登,正月十五板橋燈燈會一定會結(jié)束。

2月6日(大年初二)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石人鄉(xiāng)毛宅村舉行板橋燈燈會(嚴春艷攝)

據(jù)了解,板橋燈又稱石人橋燈或板龍燈,歷史悠久,始于晉、興于唐、鼎盛于明清,代代相傳長盛不衰。千百年來,石人橋燈以其形式之獨特、規(guī)模之宏大、氣勢之磅礴、玩燈的技藝之高超、民俗風情之濃厚而聞名,石人橋燈又以馬蹄嶺下的汪宅村橋燈為代表。

石人橋燈由龍頭、龍身、龍尾三部分組成。

龍頭有鴨龍和蝦龍之分,體形高大、威武雄壯。龍頭由竹篾扎成外飾彩紙,高約3米,長5米,可同時點24支蠟燭,象征著24個節(jié)氣。嘴含龍珠,龍珠制作巧妙,由36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竹篾環(huán)疊成正好100個角的圓球,俗稱“百角球”。

攝影 隕石視覺-繆軍

龍身即橋燈,俗稱“子孫燈”,由數(shù)百塊燈板連接而成,每塊燈板長2米,寬0.2米,板上托著2支可點蠟燭的花燈,燈飾有人物、魚龍、鳥獸、山水等各樣圖案,千姿百態(tài),栩栩如生,每塊燈板由一人扛抬,整個橋燈可分可合。橋燈連接起來,象征著龍的傳人,薪火相傳,子孫滿堂。

攝影 隕石視覺-繆軍

龍尾形似橫臥的S,飾有鱗片、龍爪、尾翼略翹,玩耍時,左右搖擺,上下擺動,宛如鯉魚跳龍門。龍頭龍尾都飾有彩旗,上書“風調(diào)雨順”、“五谷豐登”、“國泰民安”等聯(lián)語。在燭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,寄托著勞動人民美好心愿。

石人素有“橋燈之鄉(xiāng)”的美稱,村村都有橋燈會,每班橋燈少則數(shù)十橋,多則數(shù)百橋。橋燈古以祭社稷、敬佛道為主,今以慶元宵、慶豐收、慶太平盛世為主題,但仍然延續(xù)古代祭典禮儀,與“廟會”文化融為一體。燈會時,數(shù)十班橋燈象一條條巨形火龍,向道教圣地石人殿匯集,龍頭咬著龍尾,龍尾接著龍頭,浩浩蕩蕩,一望數(shù)里,如蛟龍出海,似銀河落地,處處是燈海燈山,火樹銀花。

石人鄉(xiāng)橋燈,從開始到結(jié)束一般經(jīng)歷“脹燈、備燈、扮燈、出燈、祭社、車燈、燈會、圓燈”八個環(huán)節(jié)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飽含著濃厚的民俗風采。石人橋燈與道教圣地石人殿同時播名,史逾千年,始于晉、興于唐,鼎盛于明清,代代相傳,長盛不衰。

攝影 隕石視覺-繆軍

“脹燈”。是用激將法,激勵人們大鬧花燈,由本村村民互相激勵,也有村與村之間相互激勵的,還有女孩嫁到外村,由女婿激勵娘家村莊的,激勵的物資一般有錢、紅布、火炮、煙酒、鞋等。“脹燈”的標準往往以燈的板數(shù)多少,連接的長短而進行討價還價。甲村民說我出一百元,乙村民說我出二百元,就這樣層層加碼,哄抬市價,把橋燈脹的越來越長,把大鬧花燈的前奏曲吹的響徹云霄。于是有的村規(guī)定每戶扛抬一橋,有的則按男勞動力每人一橋,村村處處呈現(xiàn)一派家家無閑人,忙著鬧花燈的豐年農(nóng)家樂形象。

“備燈”。包括放龍頭板,和砍龍頭竹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石人人抬龍燈有著古老的傳統(tǒng),把放龍頭板和砍龍頭竹看的十分莊重。每年元宵玩燈結(jié)束,要把用過的龍頭板抬到祠堂或廟宇作為鎮(zhèn)村之寶物高高擱起,不讓他人隨便亂動,以求全村太平清吉。次年春節(jié)發(fā)動抬龍頭燈時,只要誰敢把龍頭板放下來,誰就得把龍燈組織起來,否則將受到全村人的指責。因此放龍頭板是一件很慎重的事,非地方權(quán)威人士是不敢輕舉妄動的。放龍頭板時,先放三響火銃,接著燃放鞭炮,敲鑼打鼓把龍頭板從高處放下來,披上紅布,前呼后擁,扛抬著送到編扎龍頭的堂屋里去。所經(jīng)之地,家家戶戶燃放鞭炮,謂之祈安接福。砍龍頭竹同樣很莊重,砍竹者們手提大刀,腰圍紅布,一路敲鑼打鼓上山,到了竹林地先鳴放火銃,再把紅布捆扎在竹林中最老最大的毛竹上,插上香紙,燃放鞭炮,以求木竹豐茂,年景風調(diào)雨順,然后選擇粗大節(jié)稀的毛竹砍下,披上紅布敲鑼打鼓連同竹技一同扛進村莊。每當此時,都有一大群兒童跟隨其后,歡呼著,跳躍著,夾道歡迎的大人們,臉上掛著笑容,仿佛期待著一件大喜事的來臨。

2月6日(大年初二)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石人鄉(xiāng)毛宅村村民在大戲臺前觀看板橋燈燈會(嚴春艷攝)

“扮燈”。石人鄉(xiāng)村村都有龍頭會組織,選有龍頭手,由長者牽頭,以老帶新,代代相傳。石人人把燈彩制作叫作“扮燈”,可見對燈彩的工藝美術(shù)要求之高。龍頭龍尾由民間藝人即橋燈傳人打扮,橋燈由每個扛抬人家庭打扮,男人制燈架,女人剪燈花,分工明確。尤其燈花名目繁多。一只彩燈表面有正方形,長方形,三角形共三十二幅圖案,每幅圖案不能雷同,諸如“銀波疊浪”,“喜鵲鬧梅”,“猴子摘桃”,“八仙飄海”等應(yīng)有盡有。所用燈紙薄如蟬翼,燈花線條細如發(fā)絲,剪貼工藝十分精細,平時干慣了粗活的婦女、姑娘們,得坐下來靜心修練幾天,才能動剪。石人一帶農(nóng)村有句民謠:“男人看鋤把,女人看燈花”。以燈花剪的好環(huán)來評價女人能干與否的標準,因此男人們常以妻子能剪得一手好燈花而自豪。燈會時,數(shù)以萬計的燈迷們繞著數(shù)百板橋燈,指指點點,談?wù)撝前鍩艋ê茫l家媳婦賢。

攝影 隕石視覺-繆軍

“出燈”。待家家戶戶的橋燈制作好,龍頭手們便擇定晴天的晚上出燈。當日下午由兩位小鼓手抬著大鼓大鑼繞村走著敲打著,后面跟著一大群了孩子高聲唱著催燈歌、龍頭歌,“咚咚咚,叮叮叮,在家晚上好出燈,龍頭朝屋,買田做屋,龍頭朝間,生子做官”;“龍嘴一呀(張),財喜搬進家”;“龍頭一搭,保家又保國”;于是家家戶戶便緊張的忙碌開來,婦女們趁早做晚飯,男人們忙著擦燈板,換上青一色的衣服,綁上純白色的綁腿,如同上戰(zhàn)場一般,嚴陣以待。

夜幕將臨了,每板橋燈都點燃蠟燭,擺入廳堂,廳堂中央的火盤,燃燒起檀香柏木和茶葉,以示吉慶。此刻整個廳堂香煙燎燒,金碧輝煌,火銃三響,家家鞭炮齊鳴,健兒們個個燈板上肩,萬燈齊發(fā),星星點點,涌向接燈場。首先一板板分散的橋燈連接起來,再接上龍頭、龍尾形成條巨形火龍,走村串鄉(xiāng)時,配之古樂,鳴放火銃,浩浩蕩蕩,一望數(shù)里,如蛟龍出海,似銀河落地。燈會時,數(shù)班乃至數(shù)十班橋燈匯集一地,龍頭咬著龍尾,龍尾接著龍頭,到處是燈山燈海,火樹銀花,使人仿佛至身與仙山瓊閣。

2月6日(大年初二)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石人鄉(xiāng)毛宅村舉行板橋燈燈會夜景(嚴春艷攝)

“車燈”。車燈即在空曠的場地上轉(zhuǎn)燈,俗稱舞燈。石人橋燈玩耍花樣獨特,有“火繩索”、“風車紐”、“包龍頭”、“包龍尾”、“單眼鏡”、“雙眼鏡”、“小團圓”、“大團圓”、“太極八卦”等。車燈時,數(shù)百板連接在一起的橋燈在場地上形成大小十幾個包圍圈,時而龍頭在里龍尾在外,時而龍尾在里龍頭在外,循環(huán)往復(fù),激烈旋轉(zhuǎn)。包龍頭時,只要龍頭在中間轉(zhuǎn)個身,外圈就得繞場一周,因此,橋燈運動,一層比一層激烈,盡管跑在外圈的健兒們已經(jīng)是健步如飛,常常有因跟不上而成群跌倒把龍尾巴摔去老遠的,但他們不抱怨不氣餒,站起來又繼續(xù)“戰(zhàn)斗”。整個場地上,彩燈飄忽旋轉(zhuǎn),燭光時暗時明,使人眼花瞭亂,分不出南北西東。這時振奮的群情達到了沸點,忘情的燈迷們喊啞了嗓門,拍紅了巴掌的,跳痛了雙腳的人大有人在,然而這一切都要等玩燈結(jié)束后才能感覺到,這大概就是石人橋燈的魅力所在吧。以激烈著稱汪宅橋燈,給人以努力拼博、勇往直前、昂仰向上的精神。

板橋燈比賽結(jié)束后龍燈回到村子毛家宗祠“圓燈”(嚴春艷攝)

“圓燈”。石人橋燈燈會一般要進行三到五天,元宵之夜既是玩燈的高峰期,又是燈會的結(jié)束期。這一夜玩燈者和觀燈者都通宵達旦,盡樂盡興,直到把這只只彩燈摔個稀巴爛為止,當?shù)厮自捊凶觥按蚱拼箝T養(yǎng)大豬”,意思是婦女姑娘們剪的燈花應(yīng)該打破了,讓她們騰出手來養(yǎng)大豬發(fā)財致富去吧。因此,石人人不會因摔破了花燈而不快,反而認為是一件吉利的事,怪不得他們玩起來那么忘情,那么置一切于不顧。石人人抬橋燈不分姓氏,不分宗族,都以行政村或自然村組織隊伍。每次燈會都以“大包圍”的形式結(jié)束。在圓燈之夜,石人汪宅村橋燈都要繞村一周,一條長長的巨形火龍,象征著團結(jié),象征著力量,預(yù)示著全村人們團結(jié)一致,共同奮斗,建設(shè)美好家園,創(chuàng)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。圓燈時按傳統(tǒng)的習慣,連接在一起的橋燈,最后都要抬到村口之外去拆開,撕下龍須,燈花鱗片就地燒掉,含有“驅(qū)邪惡”,“送瘟神”之意。然后龍尾在前龍頭在后,倒退著回村,說是“蝦龍回宮”,祈望新一年里太平清吉、人壽年豐。

“擱起燈橋板,犁耙當當響”,每年燈會一結(jié)束,農(nóng)民們便帶著玩燈時的余興,投入緊張的備耕生產(chǎn),爭取以豐碩的勞動成果迎接下一年度的橋燈會的到來。


評論一下
評論 0人參與,0條評論
還沒有評論,快來搶沙發(fā)吧!
最熱評論
最新評論
已有0人參與,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

請輸入驗證碼